学校首页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整改总结

  • 2010.12.19
  • 教学科研

一、专业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教研室下设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两个专业,同属建筑行业的不同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质,系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熟悉房地产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内容和专业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有:
1.各类建筑企业中高层工程管理人员;
2.政府建设部门专业技术人员;
3.各类建筑企业质量检查部门、监理部门、建筑经济核算部门的一般性岗位;4.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
5.房地产开发、策划人员;
6.市政、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等。
    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建筑室内外装饰及相关行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技能人才要求,具备室内设计专业技能、创新能力、艺术修养和职业素养,掌握必须的文化理论基础知识和室内装饰工程方案设计、方案表现和施工管理等专业知识,能胜任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公司、施工企业等相关企业的方案设计、图纸制作和施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方向岗位有:

(1)建筑装饰工程建造师
(2)装饰造价师
(3)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4)室内装饰设计师
(5)家具设计师等。
    建筑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六届学生其中已毕业三届共四百多人,每年毕业生都100%就业。建筑装饰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生,还没有毕业生,在校生219人。从社会需求和招生情况来看都是相当不错,是有着广阔前景的专业。
    在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以及《关于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粤教高[2007]102号)文件的精神以及《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有关要求为指针 ,以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变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构建应用为主旨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建设目标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以基础课建设为重点,优化课程结构;以加强应用系列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以更新教学内容为基础,推动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建立课程改革和提高质量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和优化组合课程,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建立课程能力标准;以应用为主旨将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课程管理、教材、评价与反馈等建设配套改革,使之具有较高的质量水准和明显的高职特色。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专业建设目标的完成上仍有不足。特别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教研室共有各类型专业教师13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4人,占30.8%,中级职称教师4人,占30.8%;40岁以下教师7人,占53.8%。该师资团队是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适当,且具有相当工厂生产经验的教学梯队。教师大部分具有丰富的工地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系类职称,并同时向讲师类方向发展,最终定位为双师型教师。但与学生数量相比,专业教师人数略显不足,需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特别是既有工厂一线生产经历,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课程建设上,目前采用以学科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框架,即传统的四段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课程设置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需求还是基本相适应的。我们高职类院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技能人才,理论性的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些,但动手能力一定要强化。所以在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设置上是以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如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课,是毕业生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而工程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方向课程,是毕业生从事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或工程造价所必须掌握的。
    但要打造专业特色上还是有所欠缺的。特别是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上。课程建设的核心应该是精品课程的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教学发展的重点,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应要根据市场及学生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以职业特点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重点,以培养技能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其次要结合学院实际从课程规划、教师队伍、教材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建设,并配以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做出成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要保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人选得力、规划详尽、措施有效,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不能是为创建而创建。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分析人才需求市场,更要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充分认识自己,避免盲目性,形成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使精品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做出成效。目前我们学院建筑类专业的课程只有工程质量事故分析这门课程是精品课程,而且只是系级的精品课程,加上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主讲教师的年龄偏大,在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的使用上在存在一定缺陷,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精品课程。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目前我们现已有土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测量实训室、工程事故分析实训室、建筑装饰装修实训室等共计5个实验实训室,校企合作单位两个:广东省肇庆市第二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敏捷地产集团公司,都签署了正式的使用协议,每年都安排学生到公司所属的工地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实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现场实际动手操作,避免学生成为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本专业除了英语B级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证外,还要求学生考取施工员证。此外要努力创造条件,让部分学生能考取高级证书。鼓励学生考取质安员证、监理员证、造价员证等相关的证书。让学生真正达到应有的技术水平。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及动手能力,使其在社会就业具有较强的岗位竞争力。这些教育成果都集中反应在学生的就业上,05,06,07级毕业生进入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一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比较高,愿意接纳更多的学生前往企业工作。
二、今后专业建设的思路:
    (1)继续完善分方向培养模式,充分拓展就业方向。通过分方向培养,学生岗位定位更加明确,职业能力倾向性更加突出,职业技能得到强化,我们将继续完善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适应这一模式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机制。
    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建筑装饰行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制定分方向培养的模式。分方向培养主要是依据本行业社会上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岗位群——装饰施工员、质安员、造价员、监理员、装饰设计师,制订分施工方向和设计方向的培养的模式。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和个性差异,结合行业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了装饰设计和装饰施工与管理两个方向的分方向培养机制,编制了装饰设计方向和装饰施工与管理方向的分方向培养教学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在共同的职业基础平台上,根据行业职业能力的要求,装饰设计方向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装饰设计能力、设计表现能力、绘图能力,而装饰施工与管理方向则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装饰施工组织能力、装饰工程管理能力、装饰工程概预算能力。根据不同培养方向的能力要求,加大相应的分项实践技能训练,实行项目实训和项目课程教学。装饰设计方向,开展装饰制作项目实训、效果图表现技法项目实训、住宅空间设计项目实训、电脑效果图表现实训等,强化学生的设计与表现技能。施工与管理方向,开展施工技术实训、施工组织项目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装饰工程概预算项目实训、计价软件应用实训,强化学生的施工与管理技能。
    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分方向培养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上,特别是第五个学期专业方向课程的开设以及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上。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进行选择。 
    (2)继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安排没有装饰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以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专业。同时继续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面对本专业教师队伍高学历、高学位比例相对底的问题,鼓励教师继续深造,进行在职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合理构建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从教学向技术应用的转变。继续引进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建筑装饰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培养由校内和企业共同组成并能带领学生承担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和建筑装饰小型工程项目的师资团队。
    (3)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第一、基于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重组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建立以提高能力为基础、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职业技能的培养。
    第二、突出实践抓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研究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过程控制,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第三、实现“2+1”高职教育模式的转变。结合岗位群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教学方向,完成专业教学项目培训。
    第四、精品课程建设。
    (4)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建成校内建筑装饰工程单项技能、综合能力训练实训室,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学校和企业共享平台。结合理论教学内容更新和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鼓励教师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内部讲义、实践实训教材等。积极主动地学习示范院校同专业的教学设施建设,推动本专业教学设施建设和发展。
    (5)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加强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工作,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倾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育人氛围,完善考核评价指标。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 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正确认识人才层次与个性差异,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要科学;
    2、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要研究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等方面;
    3、要从系统工程的高度来考察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要科学地认识教育教学管理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应将其相关内容的研究融入课题之中;
    4、要防止闭门造车,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广泛听取企业界人士的意见与建议,真正贯彻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教改指导思想。
    这些改革思路已经在2010级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改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教学计划的设计着眼于三个方面:
    1) 素质教育方面:根据企业反馈用人信息和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敬业、特长和创新教育。敬业教育从教师的言传身教、设计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训和去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方面着手。特长教育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的优势,结合学院特长生导师制,进行课题培养,突出学生的某一专业特长。创新教育是在构建学校创新教育系统的前提下,结合专业教育,在技术应用方面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创新的过程并从中培养创新能力。
    2)  专业理论教育教学方面:根据建筑类专业技术复合度高的特点,着眼于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综合和课程设置的三个专题研究。课程内容要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及时捕捉市场动态,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课程综合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解决优化体系、合理组合等问题。课程设置的机动化则从培养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出发,构建专业平台,包括入门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各专业化技能训练和一些相关的信息类课程,设计可选性较强的课程体系(选修课)。
    3) 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方面:根据培养学生建筑施工技术、装饰施工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设置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来形成实践教育教学的框架。通过校、内外的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及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来形成实践教育教学的保障体系。
    5、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参考、借鉴、引进或吸取国内先进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采用理论教学与直观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理论与课外设计相结合、常规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等多种方法。教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相关课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机房:理论课程引入多媒体技术,要求教师合理使用电子教案及自制课件,使课程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给予直观展示和动态模拟;采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手法,以增大课堂信信息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更生动,印象更深刻,拓展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为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视、听等感觉的刺激,开拓出适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学习途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建筑装饰构造”课程配有建筑施工场景录像,教学中可利用它实现施工工艺演示,增强了直观性和感性认识;在机房中上课,学生边学边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造型设计与模拟加工的应用能力。
    3)构建网络课堂: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个别交流的机会少。学生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不利于课后复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开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普及,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健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后的任何时间和地点可访问网络教学课堂,教师也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测验等材料编制成多种形式的文档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来达到学习、复习的目的。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在网上给予解答。学生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在线交谈方式进行单独地、实时地交流。
 
建筑工程管理教研室

2010年12月19日